作者归档:master@QmHP

理念的渗透

 员工在共有相同的目的、共通的理念基础上工作。经营者的目标也是希望聚集这样的员工组织,因此经营者必须每天努力把目的和理念渗透给全体员工。

例如:在「通过生产○○,实现富裕的社会」这样理念的工厂,工作的作业员和清洁工应该用怎样的思想准备工作呢?原因是作业员和清洁工的工作与理念没有相连接。即使念多次理念,但现在自己做的组装或厕所清扫作业,与「实现富裕的社会」不相连接。自己的作业和伙伴的作业聚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工作,如果不能理解其结果能实现富裕的社会的话,理念就仅仅只
是个标题了。

那么怎么做才好呢?
可以运用以前邮件杂志所写的「故事的力量」

即使将理念分条写出,也很难渗透到内心。
用故事形式传达的话,就容易理解。

人类自古以来,作为为了生存的智慧世代流传下去,落实到DNA的方法不就是「故事」吗。

我们从小时候开始,以「故事」继承着古代人们的智慧。故事是把过去的记忆铭刻到潜在意识里,能引出DNA水平的行动,这样推测的。

用这样的方法传达理念的话,理念能渗透到每个人内心深处吧。理念的渗透是需要广度和深度的。

在上海有制作影像的朋友。
他的工作是把企业的新人教育和作业手册作成影像化。
看了他的网站,我确信故事力量对理念的渗透是有效的。

上海萤飞文化创意有限公司
店员成长记


此专栏是每周【经营改革】定期发送的邮件杂志,感兴趣者请点击此处进行阅读登录。

邮件杂志【经营改革】免费阅读登录


内在激励

 所谓激励是使其发起行动,朝着目标维持·调整行动的功能。
激励做得顺利的话,人会发起行动、为达成目标而继续努力。对经营者来说通过激励员工来提高行动意欲,是各行各业的共通课题。

激励有外在激励和内在激励。
外在激励是:义务、奖罚、强制等外部给予的激励。
内在激励是:好奇心、关心等自我内在发生的激励。

例如,我们来考虑一下读书这个行动。暑假的课题看书,这是外在激励。满足知识好奇心或者小说很有趣而看书,这是内在激励。

只有外在激励,是很难养成读书的习惯。最初即使有外在激励,但是知道读书的乐趣的话,是能养成读书习惯的。

比如,鸡蛋从外部受力破壳的话是死亡的意思。但是,鸡蛋从内部受力破壳的话是诞生。

召集、暗示、商量、依赖、命令的顺序外在激励越强,相反命令→召集的顺序内在激励越强,报酬也是外在激励。
命令要求服从。依赖、商量,与说服相比是得到认同的方法。
那么暗示、召集怎样考虑较好呢?也就是说是否有由自己发起内在激励的方法?

「做5S啊!」的激励是命令型的外在激励。
「希望做5S」「想做5S,能协助一下吗?」的依赖、商量是说服·认同型的外在激励。
「想要工作环境变好,好像5S的方法较好」的暗示,「谁能提出工作环境变好的建议」的召集,是激起内在激励。

要激起这样的内在激励怎样做的好呢?
孩子会痴迷于图鉴,痴迷于电视游戏。
想满足这些知识好奇心,就会想点击游戏设定的课题,这就是内在激励的功能。

同样的事情5S也做就好了。
游戏和5S、孩子和成人、游戏和工作的状况不同,但是寻找共通点的话,应该也能顺利做到。

我的假设是「故事」

孩子图鉴痴迷于三角龙图画,是因疑似体验原始时代故事。游戏也是被设定为能克服困难的故事。

同样如果5S做好的话,我们的工作环境会怎样?自己会有怎样的成长?这样的故事能明确出来的话,就能疑似体验理想状态。

所以把这命名为「故事型内在激励」。

参观达成5S理想状态的工厂,比观看视屏更能刺激「故事型内在激励」。
我们有不定期的召开5S工厂参观·交流会。提高参加工厂参观·交流会的经营者、经营干部们的故事型内在激励为目的。参加与其他公司的交流也是提高内在激励的契机。


此专栏是每周【经营改革】定期发送的邮件杂志,感兴趣者请点击此处进行阅读登录。

邮件杂志【经营改革】免费阅读登录


与知识相比体验更重要

 说的很漂亮但却什么也不做,尽是些评论家的发言却没有任何行动。
经常会听到对这种下属的不满。这种人玩笑的叫作「NATO」,NATO不是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略称:北约)。
“No Action Talk Only”的略称(笑)
这样的人才有时会成为「人灾」。说「人灾」可能有点说过了,但一旦错把NATO的人安排在上位的话,组织整体就会不行动了。

在实业的世界,无论有多少的知识,不行动的话就不会有成果。
即使是学术研究的世界,也不会说知识可变为成果。运用以往的知识,再生产新知识应该是有这样的行动。如果说连写论文、研究发表的行动都没有的话,新知识就不会被社会认知,也不会产生价值。

我们来思考一下孩子的成长。
没有孩子通过父母教导走法(知识)就能学会走路,而是通过多次的摔倒(体验)才学会了走路。如果在摔倒前父母就伸手帮助的话,到学会走路会多花些时间吧。

那么,放任不管会不会好呢,这样也会需要多花时间的。
在摔倒时不是马上扶他起来,而应该给予他站起来的鼓励。
顺利站起来时、会走时要给予他赞赏。
这样的反复摔倒、站起都是,为了锻炼他不屈不饶的精神和走路的力量。
「知识」是没有这锻炼的过程的。

对下属的指导也是同样的。
从失败体验中学习的事很多。如果能做到被控制的失败的话,按计划的接受失败能促使成长。所谓的被控制的失败是对本人也好、对组织也好,不会有致命伤的失败。
不控制失败的话,下属在成长前就可能倒闭了(笑)。

失败时为了不再二次失败,有人采取给予疼痛(严厉斥责、罚款)的方法。
如果对自己的失败都不理解的话,就必须严厉斥责。但是,在能理解自己的失败时侯,与其责备,不如考虑是建立信赖关系或强化的机会较好。

成功体验同样也能学到。
为项目的成功进行庆祝。我也赞成这样提高情绪的方法,但仅此而已的话就太浪费了。要分析成功的因素,制作成功的方程式。如能做到这样的话,即使本次是偶然的成功,却能提高下次以后成功的再现性。

新服务项目:QCC道场


此专栏是每周【经营改革】定期发送的邮件杂志,感兴趣者请点击此处进行阅读登录。

邮件杂志【经营改革】免费阅读登录


前所未有的困难

「前所未有的困难将创造前所未有的改革,
 前所未有的改革将创造前所未有的飞跃。」
 松下幸之助的语录。

因锂电池爆炸事故面临大规模召回的三星公司,一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

我前职工作时也面临了好几次「前所未有的困难」。

三星的锂电池是自公司的集团企业的问题,但是我所担当的电脑周边装置是从合作厂商采购过来的,对自公司来说是未知的技术领域。尽管如此,与合作厂商的设计技术员、品质技术员们重复讨论解决问题,为了不脱离遵循原理﹒原则正确的问题解决之道,留心注意了。

此过程中所得到的信赖性技术、解析技术的知识和见识累积到自公司,得到了预防未然问题发生的诀窍。

高耐压部品的绝缘不良问题、高电压半导体的贾凡尼式腐蚀问题、塑胶部品的溶剂裂纹、橡胶树脂的喷霜、焊锡裂纹、电镀部品的氢脆破损等等,在短期内评价是无法发现信赖性问题的。
还有根据电解电容的按盐电解液,出现回路短路等、行业全体未知的不良现象也有。

这样的问题一个个的解决,确立设计标准和评价手法。
其结果是提高产品的信赖性设计技术。

一般面临信赖性问题是,已经出货的产品对应、还没有出现问题的出货品的寿命预测等,不是主题的需紧急对应的问题出现很多。但是消耗在现在的对应里是不行的,为了将前所未有的困难连接到前所未有的飞跃,必须要做的事情都不能忘记。

前所未有的飞跃是,为不发生信赖性问题,事前做好对策。

新服务项目:QCC道场


此专栏是每周【经营改革】定期发送的邮件杂志,感兴趣者请点击此处进行阅读登录。

邮件杂志【经营改革】免费阅读登录


失败的科学

 为了不再发生客户投诉,学习失败是必需的。
首先,必须从失败中抽出其本质。

例如:发生了胶水脱落的不良。将这进行抽象化的话,就是胶水粘力<外力,能用这么单纯的原理表现出来。
那么,我们就来思考下成立此原理的条件是什么?
・胶水粘力比预想的变小了。
・施加了比预想要大的外力。
这两个条件中的一个,或两个都有发生。

胶水粘力的大小如何决定的,再反复进行抽象化。

为解决问题把抽象化的原理通过三现主义进行具体化,找出原因、检讨对策。

同样将抽象化的原理,根据其他的现象进行具体化,也能运用到其他的现象中。也就是说,不只是针对本次发生的问题,对还未发生的潜在问题能做到未然预防。

从失败中学习重要的是,不是记住所有的失败事例。
而是将失败事例抽象化,抽出原理。把抽象化的原理根据事项进行具体化,学习这种思考方法。

新服务项目:QCC道场


此专栏是每周【经营改革】定期发送的邮件杂志,感兴趣者请点击此处进行阅读登录。

邮件杂志【经营改革】免费阅读登录


竞争优势的源泉

 对企业来说最大的竞争优势源泉是什么呢?
你会如何回答呢?
产品?
技术?
顾客?
生产设备?
服务?

这些哪个都正确,但是这些所有的都是靠「人」创造出来的。
创造出竞争优势的人,就是真正的竞争优势的源泉。
这样的人称之为「人财(Human Capital)」,也就是资产。
如何把「人材(Human Resource)」培养成「人财」,可以说是企业发展的关键吧。也就是说,把资源转变成为资产。

玩笑话,人有4阶段。
「人财」变为企业活动资产的人。
「人材」变为企业活动资源的人。
「人在」人在而已。
「人灾」拉后腿的人。

让人材成长为人财。
消除人灾和人在,让成长为人材。
探究企业活动的话,就是培养员工,通过员工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活动。其结果,企业也好、员工也好都能得到繁荣。

那么如何培养员工呢?
人是根据「场」来培养的。
所谓的「场」可以说是人创造出来的环境吧,把它换成「文化」可能更容易理解。人是只能靠人来培养的,把培养人的环境作为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最大竞争优势。

我指导的QCC活动的企业总经理,他通过5S改变员工的心态,工厂生产效率提高了4倍。以5S作为企业文化,在这文化中让员工成长。
他的下一个目标是,为了让员工成长为「思考的军团」,决定导入了QCC活动。在每年春节前召开的经营发表会上,同时进行QCC活动的成果发表。前先日子召开了第二次QCC成果发表会,本次的各小组所选择的课题,都是直接与企业业绩相关的活动。
做好「场」的话,就能加速企业的成长。

新服务项目:QCC道场


此专栏是每周【经营改革】定期发送的邮件杂志,感兴趣者请点击此处进行阅读登录。

邮件杂志【经营改革】免费阅读登录


做不到的理由就是解决课题

 在进行不良改善和生产改善活动时,偶尔会有人提出做不到的理由。
「以前有做过,但做的不顺利」
「那对策需要花费成本不行」
「公司的规定是不能做的」
等等,有人说「因为○○所以不行」的意见。往往这样发言的人都是领导,于是小组的士气很快就下降了。

「以前有做过,但是做的不顺利」,如果用其他方法做的话可能就会顺利。也就是说知道了一个不顺利的方法,所以为了了解到顺利的方法又前进了一步。

拧螺丝时,扳手需要套上螺丝好几次。
如果使用棘轮的扳手的话,扳手套上螺丝后只要来回移动就可以拧紧螺丝。这样指导后,他们试着做了但说不行。于是让他们把工具拿出来看看,发现棘轮部分已经滑丝了。询问这个多少钱,说是30元太便宜,是不行的理由。入手好工具,就是此问题的解决课题。

「花费成本」这样的问题,如果是改善成本<改善效果这样的关系成立的话,那么「花费成本」是正确的。如果改善成本较大的话,可以考虑「降低改善成本」「提高改善效果」中的哪一个即可,或者两个都是解决课题。

「换模后的初物检查费时间」询问此问题的原因,是因为检查员很忙在等待检查。那么,是否可以考虑生产部进行自主检查,但却受到了反对「规定是由品管检查」。
那么,为何品管必须要进行初物检查呢?
作业员无法正确检查。
当事者检查不能成为第三者的确认。
等等不行的理由,如能解决这样的事情的话,就可以进行自主检查了。


此专栏是每周【经营改革】定期发送的邮件杂志,感兴趣者请点击此处进行阅读登录。

邮件杂志【经营改革】免费阅读登录


改善提案

我朋友富田先生,在东莞建立工厂10年间客户数增加了近50倍,而且在武汉也建了分工厂,是位非常优秀的经营者。

在工厂他不只是做5S和生产现场的改善,他为了让中国人干部们参与经营并制作经营计划,在员工的培养方面也是有下很大的功夫。

在他的工厂,改善提案制度好像做了3年后就取消了。

即使持续实行改善提案制度,提案内容的水平也是很难提升的。用提案件数进行定额的话,提交上来的尽是些没意义的提案。有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烦恼。

于是,富田先生果断地取消了改善提案制度,换成了小集团改善活动。
一个是由上司给出课题,立即导入改善的活动。另一个是QCC活动。

改善提案制度,对有很多员工还未习惯自主思考提出提案时是有效的。但是,在员工的实力上升后就会变成形式化。
在这时期可导入小组改善活动,来进一步提升员工的水平较好。

我在做小组改善活动时,是遵循以下的步骤实施的。
首先,要求上司一起参与列举出部门的问题和课题。初次展开此活动的中国民营企业,成员们非常兴奋,自部门的问题点、课题,他部门的问题点、课题,不足1小时提出了47个课题。改善47个课题的话,将会得到惊人的效果。

把这些问题点、课题一个个的进行检讨,分成了以下三类。
(1) 立即改善。
(2) QCC活动展开。
(3) 不做。
不在此3类里的课题,需再调查现状。

被选为(1)类的课题,制定担当小组进行改善活动。作为QCC活动的事项不做要求。在每周或每月的部门报告会上确认活动的进展、成果,需要的话进行指导。

(2)是如何改善较好需要检讨的课题,QCC手法进行活动。这将在QCC活动支援的月会议上确认活动的进展、做出支援建议。

通过这样的活动,可致力于导入对直接业绩有贡献的课题。这时应该注意的是无论哪组的改善活动,都要让小组成员们认识到是自主的选择了课题,而不是上司给予的课题。如果感觉是被上司勉强的话,就会损失成员们的自主性和成长实际体会。即使是误解也可以,只要能实际体会到自主活动的话,就会积极的投入活动中,也能提高成果、成长实际体会。这就是上司的领导力。

提高动力

 东莞有和侨会这样的组织。定期召开学习会和交流会,主要是志气高的经营者・经营干部参加。因为取名叫「和侨」,故以日本人为中心召集,但也有中国人参加。我作为东莞和侨会的会长,为了支持组织的运转做着背后的工作,但是前些天作为讲师在学习会上进行了演讲。

有接到要求演讲关于提高动力的课题。创业以来我一直在思考,怎样才能提高领导和作业员的动力的课题。于是每月定期召开了「人财培养学习会」,一起讨论了有关经营者・经营干部和员工的动力提高。因有这样的经验,所以接到了要求演讲有关提高动力的课题吧。

以前此邮件杂志上有发表过此类专栏,动力高的组织是团队、情绪高的组织是集团。

小组型团队成长

那么,动力和情绪的区别在哪里呢?

我是用以下的例来理解动力和情绪的区别的。

因明天的郊游高兴地无法入眠的小学生。
拥有共同兴趣的朋友边喝酒边气氛高涨。
早会大声朗读公司的规则。
这样的状态是情绪高的状态。

打高尔夫推球完成的话,在胜利的状态下静静的提高集中力的高尔夫球选手。

为了课题达成,与上司・同事激烈的争论。
为了达成经营理念,提高贡献意志。
这样的状态是动力高的状态。

情绪:现在所得到的喜悦、或即将能确实得到的和期待的喜悦,所产生的感情的高潮。
动力:如果努力的话,对能得到的、所期待的贡献和成果,意志高潮。

划这样的线进行区分如何呢?

所谓动力是什么?怎样做才能提高员工的动力呢?
关于当日与参加者讨论的内容,有机会的话,打算在以后的邮件杂志上分享给大家。


东莞市阔理蒂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为培养品质部门的干部和员工,每月定期召开「品质道场」。为什么取名叫「道场」呢?因为我们的「品质道场」不是仅教授知识,而是像武场的锻炼一样,是为锻炼干部、员工们能力的意思,所以取名叫道场。

详细请预览以下网址。
品质道场

4月1日(六)召开第七期第十回「提高品质意识」。

所谓意识是,有状况·问题等能亲自清楚地捕捉。
为了提高意识,必须提高认识状况·问题的知识和捕捉状况·问题的意志。

・品质手册很完善,但常常发生品质问题。
・同样的品质问题屡次发生。
・对指示的事情很努力,却没有亲自思考的行动。

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但是要从根本解决,制作成能自律的对应每日所发生的诸多问题的组织,提高成员的品质意识是非常重要的。

品质意识高的组织有以下的特征。
・组织内的沟通量多。
・会议上的发言有建设性且活跃。
・能频繁的见到分享个人经验的行动。
・要求每个人都负责任。
・对相互的工作关心。

本次的品质道场,关于为了提高品质意识,以少人数(8人)的形式通过练习传达技巧。
・组织内积累知识和智慧的方法。
・提高组织成员的意志·士气的机制。
・调和组织矢量的方针管理·目标管理手法。

除品质部门的干部以外,经营者、经营干部们感兴趣的话,也请您一定参加。

□■ 第七期·第十回品质道场 ■□

课题:提高品质意识
对象:经营者、组织运营干部
时间:2017年4月1日(六)9:00~16:00
地址:东莞市东城区东升路景升楼312室,阔理蒂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费用:1000元/人(不含税),1100元/人(含税)(需要发票人员请事先联系)
招生人数:8人
讲师:林徹彦(日语),向三元(中文)

■关于人数限制
品质道场不仅是「教导」而是以「培养」为宗旨。
因此每次的讲座学习会限制为8人,请谅解。

■如想对自公司的现场领导和品质部工作人员进行提高品质意识的培训,我们也可前往贵司指导。

语言改变人生

 指导的民营企业揭示板上有写着很好的标语。

改変自己的言语、才会改変自己的观念
改変自己的观念、才会改変自己的行动
改変自己的行动、才会改変自己的习惯
改変自己的习惯、才会改変自己的运命
改変自己的运命、才会改変自己的人生

标语的第一行是我追加的。

有人使用的语言全是『有问题』『没方法』『做不到』,和使用『有机会』『找方法』『试试看』的人的人生是180度不一样的。

但是说改变观念,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就连我自己也会有很多时候,不知道自己有什么样的观念。观念不只是显在意识,也扩展到潜在意识的领域。
即使希望改变人生,但是不踏出「改变观念」的第一步的话,人生是不会改变的。

首先把改变观念的一步进行更小一步的分割,就是从经常使用的语言试着去改变的想法。

使用『有问题』这个语言的话,就是有想从问题中逃离的意识。
使用『有机会』这个语言的话,就是有想要抓住机会的意识,自己来做的意识。

语言是显在化的,自己也好、他人也好知道你所使用是「好语言」?还是「不好的语言」?
把使用的语言进行替换,如『有问题』替换成『有机会』、『没方法』替换成『找方法』、『做不到』替换成『试试看』,通过这种方式的改变,其实我们的观念也是有在改变的。


此专栏是每周【经营改革】定期发送的邮件杂志,感兴趣者请点击此处进行阅读登录。

邮件杂志【经营改革】免费阅读登录